找到相关内容118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中观的二谛中道到后中观的台贤二宗思想对立

    在《中观论颂》诠释此段文意之时,比较了三论宗与天台宗,一方面极力支持三论师的理解,即谓︰ 页385 “众因缘生法”是俗谛,“我说即是空”是第一义谛 。二谛是教,是假名;...的种种可能“蕴谓”(丰富的义理蕴涵)之余,不但挖掘出具有深意的《中论》“当谓”(即“龙树‘应当’如此说”),特为龙树讲活了二谛中道之旨,且进一步救活了具有无限否定性(而忽略日常妙有性)的可能偏差之嫌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647154.html
  • 《中论》简介

    二十七论别释》一卷。附录:印顺《中观论颂》(摘录)《中论》之特色(一)有空无碍(上略)假名性空,在龙树的思想中,是融通无碍的。但即空即有的无碍妙义,要有中观的正见才知道。如没有方便,一般人是不能...龙树造。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的根本典籍。又称《根本中颂》、《中颂》、《中论颂》。本书梵本已佚,然其原颂尚可从各注释书中见及。此论实相中道,揭橥中观,故名《中论》。即影法师在〈中论序〉中所说:‘不滞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947189.html
  • 罗近溪‘打破光景’义之疏释及其与佛教思想之交涉

    名真如。   印顺法师《大乘起信论》注云:‘一心,即一众生心,是从妄念而深入到内在的本净心即大乘法体。……从众生心中,指出那离念本净的、平等真实的一心……所以这一心名为真如’;这正是...工夫有当下受用、现成直捷之便,故王门学人于此心体灵妙之境再三阐说、之又,务以妙义层出,高明超越于前辈及同侪为胜,而视操存涵养为执著拘滞;如此发展下去,由心性之学衍生出来的层层叠叠的论说,反落于无益...

    古清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447396.html
  • 《思益经》“七邪法”初探

    知识有大灾患,应心生怖惧。总之,恶知识可说是邪见、邪法之根源,其评价完全是负面的。  [29] 参T 12.554b14。  [30] 印顺法师《宝积经》(台北:正闻出版社,民国61年重版),p....

    陈景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447475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1)

    ] 印顺导师:《中观论颂》,【妙云集】上编第五,台北:正闻出版社,页三四一。  [10] 同前,页四五四。  [11] 印顺导师:《中观今论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第二,台北:正闻出版社,页二○○。  ...---------  [22] 智者大师的禅学著述,亲自撰著者少,说述义而由弟子笔录者多,故引发学者讨论。彼等在智者亲自撰作或学人笔录中,考察其内容是否存有后人增减的部份。本文取智者大师的思想特色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4.html
  • 中论空无思想、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(1)

    ,如种子可生芽,精、卵结合可生子等。总而言之,中论辩证法的基础就是经验与超验之间清楚的分辨,印顺法师在“中观论颂”中亦云:“性空者是近于经验的……”(注47)诚哉斯言。不过此处应当注意的是:超验的...“佛在世时代,佛陀对哲学的根本性问题,采取规避态度,如四类十四无等,就留下许多未得解决的问题……哲学问题可以先不讨论,但是和任何学说一样,佛学要深入下去,就不能不接触这类理论的问题,例如世界有边无边...

    李昌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747548.html
  •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

    选译》。台北:法尔,民75年。  能海上师讲授,任定询记,《菩提到次第论科颂》。台北:方广,民83年。  拉.莫阿卡宁著,江亦丽等译,《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》。北京:商务,1994年。  克主大师造...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”,其系以“说之理”而开展的次第教授。因此,闻法者先于道之总体发起决定解,进而于三士道正取心要:28共下士道的修学主题,包括念死无常、三恶趣苦、皈依三宝、深信业果;共中士道包括...

    王 惠 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647860.html
  • 《中边分别论》“真实品”的三性思想之探讨

    譬喻为“幻师”(魔术师),它的特性有两点——由他因缘而起;它是显现所取,能取的迷乱之因,也就是“虚妄分别”。此“虚妄分别”又如何    注10:同上注,页94.97;印顺法师,《摄大乘论》,...故论云:若缘遍计所执,此识应成染;若缘圆成实,此识应成净。是故染为遍计所执,净为圆成实。能染依他,即通染净。”(大正四“二、758下)    注1:日慧法师,《四部宗义略论释》,台北:法尔出版社,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447986.html
  • 佛典中的“观“与“念”(2)

    ,是为杂想观  ,名第十三观。这样作观想,或许有的人心力不够,感到困难,所以道源法师在《观经》中说:“开头教我们观丈六佛像,你能观得来很好,若观不来,可观八尺高的;八尺高观不来,即观现在人身一样...在前引近人唐湘清的文章中又说:“道源大师,更指出部分净土教徒,信仰不专不坚,或信心动摇的原因,是由于不知观经之理,道公在观无量寿经一书中说:‘若不知十六观经之理,则信、愿、行三者中,信心易退;因对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548127.html
  • 种子与现行

    、卷二十一;《成唯识论》卷二;《顺正理论》卷十二;《大日经疏》卷十、卷十七;《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》卷一;不空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》卷下;熊十力《佛家名相通释》;印顺《摄大乘论》...等说善法等与恶无等为同类因。五待众缘,谓种子要待众缘和合,种子转变,方能生现行果。此遮外道执不待众缘,从自然一因顿生结果等。又小乘有部等,执缘体恒有。六引自果,谓种子要各各引生其别别色心自果。即色法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748261.html